厚积薄发——读盛欣夫《书画释疑》札记之一
厚积薄发
——读盛欣夫《书画释疑》札记之一
今年十月二日,承蒙盛欣夫先生赠我《书画释疑》及《崇文崇德》二册著作,我当即表示将如小学生一样把它们当教课书一般地从头读起。当我合上《书画释疑》最合一页时,才又一次领悟盛先生见面时对我说的“我少读书所以读书”之话的深意。为了探得先生成功之路的奥秘,我特把全书引文的作者和书本列作一表,在此为简略文字,恕我捨去书名,只列人名,粗略作了个统计,约41人之多,按朝代排列如下:
春秋1人孔子《论语》,战国 1人荀子《荀子》,东汉 1人蔡邕《石室神授笔势》,南北朝 1人 范缜 《神灭论》,为精简文字,下只列人名。唐 9人 按引文先后序列 韩愈,卢携 , 蔡希综 , 虞世南, 孙过庭,柳公权, 李世民, 张彦远,张怀瓘。宋 5人 按引文先后序列沈括, 黄庭坚 ,米芾 ,苏轼 ,姜夔。元 3人 按引文先后序列郑杓 ,陈绎曾,赵孟頫。明 3人按引文先后序列, 冯武 , 董其昌, 解缙。淸 15人按引文先后序列丁皋, 刘熙载,郑板桥,吳德旋,王澍,朱和羹,梁章钜,秦祖永,王原祁,包世臣,梁巘,笪重光,宋曹朱耷,张庚 。近现代 2人 谭建丞,邹梦禅。
就这串长长的名单,令人眼花缭乱,有政治家、哲学家、艺术家和教育家,涉及天文、地理、哲学、伦理、宗教、书画理论甚至武术、音乐等等。从盛先生六岁学书画始,若无他六十余年学养之功底,何以有先生今日成就之斐然呢?如先生《笔墨手札之四》引刘熙载《艺概》之述后所申发“天赋虽为先天之资,然才志去完成,去激活。才志需后天的善学、勤奋去提升。最为关键的还是立品立志。品不正,艺难正”,让我想到朱熹《读书有感》的诗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呀,学前人之作,是学艺之本、才思之源,“厚积而薄发”,许是盛先生成功的秘诀所在吧!
▲《笔墨手札之九十》
在这里,盛欣夫先生谆谆告诫后辈:学艺“最关键的还是立品立志。品不正,艺难成。”尤其在今物欲横流,名浮心躁之时,一语道破艺界学界之弊端。盛先生在《笔墨手札之九十》提醒世人:“聪明人不事叫卖,艺术家不谙商道。”他倡导“简单、真率、无为而为”的“艺术之道”,更是掷地有声了!
学前人,既非“照单全收”,也不是“依样画葫芦”。盛先生主张学古人要寻找“适合我者”。他在引郑板桥“……非不欲全,实不能全,亦不必全”后说:“学全了,反会学死或者没有自己。”“没有自己”,我理解一味地摹仿,照单全收,失去了创作者的“个性”,艺术便失去了它的光彩,正如先生说的“学死”了。这个问题,另文还有申述,就此打住。
▲《笔墨手札之九十二》
最后,我引盛先生《笔墨手扎之九十二》一段文字作结:“书画者,手工活,不能急”,即使“一加一,如不等于二,总能加一点,哪怕零点一,也是加,有加,就是长进”,最怕“见异思迁,老是改换门庭。如心不定,到头来事难成”。所以盛先生力倡“品德先行,作个防护,让艺木纯粹些”。先生句句明白如话,殷殷叮嘱,不仅学艺者,就是习文、做人,何不应以之为镜,挂在壁上,“日三省我身”,以达到先生所言的“无为而为”的境界!
丁伟驹2021年11月22日凌晨
(作者:丁伟驹,83岁,1963年杭大中文系毕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盛欣夫 著
西泠印社出版社
《书画释疑》是盛欣夫先生以传统手札形式,一题一解。集千年古贤之法,解今人学书之困。是一本学习书画的释疑百科。大凡难题,基本都有答案。从初涉书画者到高层研究者,都会从中得益。
鱼公书院·埭溪别院
康嘉文化,志存高远,实业崇文,乃长远计。今为鱼公书院择天目东麓,设埭溪别院。是地,东邻晚清词人强村家;西靠吴兴之巅西湖顶;南眺德清莫干群石庐;北倚杼山陆羽三癸亭。群岗叠翠,紧依于天目山腰,众溪集流,汇聚于老虎潭间。时起彼伏,凤尾摇曳,乃是大山好客耳。故,康嘉用时三年,耗工数千,修徽式楼阁。是为书画艺术增添一家园,亦为笔墨深耕打造一平台。
此间竹木森森,山泉悄悄。清我心肺,润吾砚田。长廊鸟鸣,有陪鱼公画室弄墨。池中蛙唱,欲与展厅群鳞为伍。人与自然,可谓一家矣。
辛丑虽已小雪,天气仍在秋里。风微无碍高远,泉细贵于透澈。鱼公年逾古稀,功课还在继续。笔墨尚有空间,创研必在路上。书院旨在创作与研究,同时亦为交流与传承。或带三五学人,以免心血东流。
一意孤行,深耕细耘。寂寞向前,必有明光。学问,需要博众;问学,或须孤寂。自闭关,是为清逸,亦乃自信,不留夹生于后人。弄笔墨,不容虚情,步步为营,实实在在可安心。
——辛丑子月鱼公盛欣夫于南坞
鱼公书院·埭溪别院
地址:湖州市吴兴区埭溪镇红旗村南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