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羡,原名黄国培,福建仙游人,福建博物院研究员,福建省黄羲博物馆馆长,非物质文化遗产国画高级传承师(OCECC),中国书画家联谊会新文艺群体书画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新文艺》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自幼受其在浙江美术学院任教的黄羲教授的艺术薰陶。1980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受业于李震坚、方增先、顾生岳、宋忠元、吴山明等教授。其后供职于福建博物院。
1986年跟随谢稚柳、启功、刘久庵等大师学习书画鉴定并认识了中央美术学院薛永年教授,得到他们的教益。
1991年由原文化部批准往新加坡友谊展览馆成功举办个人画展,并前后在省内外举办个人画展及联展。在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福建美术出版社、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出版有《黄羡画集》《黄羡水墨画》《当代艺术大家·黄羡》等个人画集,并编辑有《黄羲教授十八描——中国美术学院教材》《黄宾虹故宫鉴画录》等前人画学理论、美术文献等近十种著述出版。
黄羡擅水墨人物画,有古典和现代两种题材。因受其父古典人物技法影响以及常年在博物馆工作,所以一种以历史典故、古诗画意为主;另一种画以到祖国边陲各地写生旅行感受。以西双版纳和迪庆、青海、甘南、帕米尔高原、卢沽湖畔的少数民族形象入画。其早年到大西北一路考察学习。以及在敦煌参观临摹研究,后来跟随名师学习书画鉴定,对其艺术的成就甚有影响。其作品形像生动,境界高远,笔墨精到抒发情感,恰到好处,继承发展了传统写意人物画。拓展了水墨艺术表现深度和广度,画面耳目一新,别开生面,以最本真的笔墨展示艺术 。
名师评论选
黄羡先生的作品匠心独运,其作品形像生动,境界高远.笔墨精到抒发情感,以最真实的笔墨展示艺术,以最本真的艺术体现生活。他在笔法、水法墨法上找到了突破口,使得作品更具有立体感和观赏性、区别性。为中国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为中国画坛创作方法提供了新的语言典苊。
单国强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名家评价:写实而不繁,重在传神;泼墨而不怪,妙在情韵。
薛永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理论委员会主任)
1998年国培(黃羨)曾结集出版一画集,可以看出他毕业后“艺术有很大发展,造型生动笔墨酣畅,笔力颇有力度。”(中国美院教授顾生岳语)封面《驼铃》更是一幅“造型与笔墨俱佳”的作品。(中国美术馆刘曦林语)从画集中也可以看出国培受学院派水墨的影响与广为取法的艺术面貌。
中国传统水墨画经过千年嬗变,玄妙灿烂至极。单纯的白纸黑墨、通过水的晕化,与画者心领神会,水墨韵味幽远,变化披美纷呈。水墨画的整个创作进程充满着瞬息变化的悬念,这是水墨的难度与魅力之所在。
吴山明(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院委、国画院副院长)
黄羡的人物画突破了以往写意人物造型周正、笔墨温雅的樊篱,走出了样态式的僵化与不痛不痒的自我陶醉。他笔下的人物姿态,每一种表情,每一种眼神、某一种特征都生意盎然,这与他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钟情是分不开的,采风与写生己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他跋涉万里,感受感受自然与人文之美並将这种美以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呈现出来。他的创作真切而感人,让我们在一片“阳光灿烂”的中国画创作海洋中发现一颗静静诉说着生命之美丽、之沉重、之无奈的珍珠。无论是无言的少女、沧桑的老人、坚勒的汉子还是稚气的孩童,甚至是灵性的犛牛、马匹,无不饱含着一种无比强大的生命的力量,它超越了地域,跨越了现实,抵达人类共有的精神家园。我一直觉得,黄羡的作品是生活之树开出的艺术之果。
林公翔(福建青年杂志社总编辑, 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秘书长)
黄羡作品 《白居易诗意》
黄羡作品 《楚客欲听瑶瑟怨》
黄羡作品 《傣女》
黄羡作品 《殿堂》
黄羡作品 《东坡居士》
黄羡作品 《东山丝竹》
黄羡作品 《端坐碧山头》
黄羡作品 《戈壁滩之行》
黄羡作品 《画龙点睛》
黄羡作品 《结此岁寒盟》
黄羡作品 《老子出关图》
黄羡作品 《林则徐诗意》
黄羡作品 《罗汉图》
黄羡作品 《梅破知春近》2
黄羡作品 《莫听穿林打叶声》
黄羡作品 《山静何人读异书》
黄羡作品 《山中访友》
黄羡作品 《听荷图》
黄羡作品 《仙奕图》
黄羡作品 《倚枕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