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山东梁山青山书院院长李维东
鲁觊 梦瑶 / 文
听水浒故事,感忠义情怀;赏梁山美景,品乡村遗风。我们慕名来到坐落于水浒故地梁山一个还算不上富裕乡村的青山书院拜访院长兼书屋管理员李维东先生。
虽然和李院长在网上有过简单的交流,乍见之下还是很难和梁山好汉对上号,也许他看出了我们的疑惑,笑着说,欢迎远道而来的美女作家,我们也算半个同行,附庸风雅是我一大爱好,三十年前在下曾自作两首“闲暇自咏”烦请指教。说着便娓娓吟来:一首是后来用作我我网名的无用书生嵌字而成,“无私气自豪,用笔意难描。书得千秋味,生死两逍遥。”另一首就算是我的自我介绍吧,“生于水泊梁山地,承继天罡地煞神。奈无高大魁梧躯,愧称好汉家乡人。惟有诗情心常驻,乐得闲暇赏妙文。慎终追远扬忠义,一腔碧血铸芳魂。”我不禁脱口赞道:好诗。李院长爽朗的大笑:班门弄斧而已,不过文字游戏,见笑了,惭愧!
这就算和久闻大名的山东梁山青山书院院长见面了,既轻松愉悦又诸多好奇,我便把从网上了解到的资料搬了出来,说道:李院长真是百闻不如一见,果然是书生本色,两首诗道尽了您作为一介书生和梁山人的外在表现与精神内涵以及不俗的文脉气韵和执着追求,如此文采真是让人羡慕。不过您这书院虽为全国传统文化界人士所称道,好像还是缺了点什么。
李院长闻言更是哈哈大笑,你从梁山之巅来到这个小小的书院见到我,恐怕感觉缺点什么的不止一件。我闻言一愣:“李院长真是爽快,还请赐教。”李院长忽然表情凝重的说道:梁山因水浒名闻天下,可你爬至山顶,也不过区区二百米而已;看多了水浒电视剧,对梁山和梁山人大概多凭于想象,觉得好汉应该人高马大的那种,很难把仅一米六五似乎应归入二等残废的我和梁山好汉联系在一起;来到书院,更是觉得盛名之下,其实难符,亦不过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而已。这心理落差实在是让你有点难以适应,是也不是?
哇喔,你老人家不要说这么直白嘛!这还咋谈下去也。我心里不免有点犯怵。
李老师见状微微一笑,说道:其实你感觉也很正常,这是明摆着的事情,没必要避讳什么。《水浒传》作为举世名著给很多人造成了误导,不但误导了人们对梁山和梁山人的想象与定位,更是误导了人们对梁山历史的解读。梁山虽然不高,但却承载了一部举世闻名的英雄传奇,也谱写了一段别样的忠义故事;我的书院不大,但因为有李青山起义纪念碑的矗立而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更因为有秭溪书屋的存在而散发出浓浓的书香。至于我嘛,更是太过普通,无学历无背景无钱无势更无固定的职业和收入,不过一破产企业职工,就是身材也不高大,但却干了一件很多人意想不到的事,还是为历史和梁山所独有的。《水浒传》作为一部小说,虽然真实的成分并不高,可因为它名气太大,以致很多人就读成了历史。施老先生把这些实的虚的大大小小的人和事落在了梁山,也就给这座并不高大的山峰蒙上了诸多神秘的色彩,以致成了诸多落草为寇者所向往的精神圣殿,既左右着人们对梁山和梁山人的想象,也同时造就了一代代梁山人特殊的性格组成,更是改变了许多历史的走向。
说着李老师一指院中的碑亭又说,这里的李青山就和水浒有着太多的不解之缘。虽然很多人对李青山起义并不熟悉,但大家都知道《水浒传》,这里所表现的就是就是一部现实版的《水浒传》。李青山是明末山东寿张李养渔人,就是离我们现在不远的地方,不过那个村子早在三百七十多年前就已经不存在了,原因嘛就是因为这个纪念碑的主人公李青山。他自幼习武,功夫了得,平时行侠仗义,结交了很多的江湖朋友。崇祯末年,山东河南一带连年干旱,庄稼颗粒无收,老百姓生活异常艰难,史料中记载已至人吃人的地步。如此境况下竟还有黑心粮店老板囤积不售意欲谋取更大的利益,李青山为帮助贫民买粮而与戚家粮店的账房先生发生争执并失手闹出了人命,情势所迫在梁山寿张集带领饥民发动起义。起义后队伍迅速发展到几万人,还封了军师、大元帅和十几路领兵元帅,可谓轰轰烈烈。但他起事是迫于无奈,也并不想与朝廷分庭抗礼,便学起了水浒中的宋江,满脑子的招安归顺尽忠朝廷以期能得到个一官半职封妻荫子光宗耀祖。为了解决义军的生存问题,他截断了南北漕运,但他截漕也只是截留官粮的十分之三便传令放行,以便为他的招安计划奠定基础。为了实现他截漕胁招的目标,李青山开始寄希望于当时被重新启用的内阁首辅周延儒的帮助却被其所骗,在久等招安无望的情况下带领义军攻下了附近的几座县城并遭到朝廷几路大军的围攻,后来虽然得到同情义军的总兵杨御蕃招降,但却又因官场内讧担心遭报复而复叛,最后兵败被擒为朝廷残忍杀害。你看这大致情节是不是和水浒的套路如出一辙?
听李老师这么一说还真是这样,和水浒故事情节如此一致的真实故事还真没听说过,那既然李青山这位大英雄如此厉害,为什么却少有人知呢?我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问。
李老师听后略一沉思说,这个疑问是很多人都有的,开始我自己也不觉得李青山起义有多厉害,不就是天灾人祸,官逼民反嘛,历史上很多类似的事情。可随着搜集史料的增多,越来越为先祖的壮举感到震撼,也为他被埋没于历史的长河中默默无闻而感到无奈和遗憾,遂于2012年初开始了收集相关史料并着手筹建纪念碑的努力,2014年初冬终于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下克服各种困难在我自家的宅院中完成了李青山起义纪念碑的建设和《运河枭雄李青山》一书的编撰,实现了为这位梁山历史上的武林豪杰和农民起义领袖树碑立传的目标,使这段历史有了实体展示的场所,填补了梁地域文化和历史研究的空白,也丰富了水浒文化特别是梁山忠义文化的思想内涵。树碑立传的工作完成后,由于某些人的自私,部分捐款没有到位甚至出现被挪用的情况,事后留给我一屁股债务,但我并没有为此而停止和放弃,而是在此基础上将这项工作更加提升了一个层次,在2015年又筹资注册成立了青山书院并筹建了国学讲堂和公益图书室,使之成为梁山唯一一处集弘扬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和传播现代文明于一体的民间公益文化组织,与为李青山树碑立传的工作均被作为当年度县域大事分别入编2015、2016年版《济宁年鉴》,还被收进了去年刚刚编撰完成的《梁山县志》和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们的付出也算是物有所值了。
李老师略一停顿,继续说,李青山起义在梁山历史上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他以自己悲壮的人生实践诠释了水浒文化的巨大影响和价值,但也遭到统治阶级的无情打压。李青山起义失败后,明末重臣左懋第就上书崇祯皇帝,说李青山在梁山闹事就是受了水浒这部书的蛊惑,《水浒传》坏人心术,教人为盗,应予禁毁,不然社会动乱将一发不可收拾。已是穷途末路的崇祯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并下旨禁毁《水浒传》一书,严令各地收缴焚毁《水浒传》成书、版片以及与其有关的纸牌等,严禁在梁山周围聚集,还对梁山勒石清地,欲将梁山的名字改为“灭寇荡匪”并刻石树立于运河之畔,以便让更多的人看到而知盗不可为,彻底断绝造反的根源。这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一厢情愿,有的也根本无从实施,但自此一直到清末,《水浒传》却都被列入了官方禁书,加之李青山起义时间不长,又有李自成张献忠起义的影响甚之于他并处于明清改朝换代之际,诸多因素的影响也就使这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渐渐淹没于历史的长河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史学工作者会偶尔想起他。但历史是公正的,诸多的史料记录下了他的壮举。《中国历史年鉴》列有独立的条目:山东李青山起义,《山东通志》称其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是当时山东地区规模最大、组织最严密的农民斗争,济宁博物馆明清历史名人展窗李青山是唯一的梁山籍历史人物。就现已查到的资料,明史、明史纪事本末、明鉴录、中国历史年鉴、崇祯实录、山东通志、济宁市志、菏泽府志、曹州乡土志、新泰志、临沂志、费县志、东平志、东平乡土志、郓城县志、汶上县志、东阿县志、鱼台县志、张秋志、梁山县志、孔府档案、济宁历史名人等近三十余种史志类资料以及李氏族谱中均有记载,甚至还有一个叫佐藤文俊的日本史学研究者专门为他写了本《土贼李青山之乱》的书。在文革中开展的评水浒运动,有一位中科院的学部委员写了一篇 “《水浒传》是农民起义的教科书还是腐蚀剂”的文章,他举出的一个最有力的证据就是李青山起义。能被如此多的地方史志和学者关注并具有如此影响的事件在梁山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也是我下定决心无论付出多大代价都不想放弃并坚持下来的信心和勇气所在。虽然水浒的影响举世公认,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他并不独属于梁山,而李青山起义却是历史,亦为梁山所独有,将来一定会受到更多社会有识之士的关注和重视,我们七年多来的工作也证明了这一点。李青山起义是梁山地域文化的杰出代表和象征,是历史上将水浒故事情节演绎到现实生活的唯一真实案例,属水浒文化的延伸和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水浒传播史和大运河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以及谈梁山忠义文化最现实的例证,更是梁山乃至山东武术史和农运史上的一座丰碑,为水浒文化在梁山一脉相承和我们谈梁山忠义文化最有说服力的证明。我们这样定位并非是自我标榜,而是有着充分的历史和客观依据的。无论别人怎么说,我们都不会动摇继续努力的决心并不断向前推进信心,将尽一切可能的努力争取使之成为一处梁山地域文化展示和忠义文化修学研学的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以及人们休闲娱乐的综合性文化活动场所,如果有可能,也许还会打造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旅游景点。
听李老师侃侃而谈,我们也深受鼓舞,不禁为他那种坚守初心,积极作为,竭尽全力,无怨无悔的执着精神所感动,也希望他的愿望能早日实现。但我们也知道,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有着很大的差距,在实现的过程中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尤其是对这样一件还存在诸多争议的事情,就更需要非凡的勇气和和信心来坚持,也有赖于更多社会力量尤其是政府部门的关注与指导。有鉴于此,我也道出了自己的疑惑和担心,并问他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和对策。
他听过似乎有一些无奈,慢慢说道,您的担心很现实,我们也确实面临太多的无奈。我们自2012年初开展这项工作,其中经历的困难和挫折是外人很难想象的,本来以我的条件是很难去实现这样一个愿望,但一切等到条件成熟再去做,也根本不太现实,就只有想办法创造条件,甚至是用透支的方式来进行,无论从精力上、环境上和经济上大抵都是如此。但既然决定了去做,就只能义无反顾,一直朝着希望的目标而努力,我最坏的打算就是这辈子也许会因此一无所有穷困潦倒,但如果能把这件事做成也无怨无悔。不过现实似乎还没有那么严峻,我们的工作也越来越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认可,这是令人感到欣慰的,也是能够坚持下来的一个重要因素。2016年5月,《今日梁山报》刊发了我的文章“谈李青山起义与弘扬梁山忠义文化”,引起很大反响;2016年11月,我应邀参加全国水浒文化研讨会并做了“谈《水浒传》与李青山起义” 的专题发言,受到与会专家的关注;之后我又多次参加相关研讨会和论坛征文并撰写了唱词演唱这段历史,通过一切可能的手段和方式来宣传这段历史对于梁山的重要性,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我的相关研究文章几次获奖并被人民网、战略观察家、共和国公益之声等媒体转载,还先后被授予优秀国学传承机构和优秀传统文化讲师、济宁市百佳书香之家和优秀农家书屋及管理员、山东省全民阅读书香村和城市榜样、全国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等荣誉称号。尤其是我们自今年五月策划并于九月初正式启动的新时期书院建设与忠义文化传承系列研学交流实践活动受到了社会的极大关注,作为活动一部分的青山书院杯“忠义水浒地,书院翰墨香”海内外诗文联墨作品有奖征集活动更是得到了全国各地文化界人士的关注与支持,我们已累计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类稿件近五百件(幅),让这次系列活动的开展赢得了开门红,也为这段历史的宣传立下了汗马功劳。下月,我们还将开展活动专刊的编印以及青山书院记事碑的刻制并开展研学交流实践活动,我们相信,这段尘封的历史将很快为全国的文化界人士所了解,他的影响和价值也必将为更多的有识之士所关注,这既是社会对我们工作的认可和褒扬,更是对我们的鞭策与鼓励。
缓了口气,李老师又继续说道,其实我们的工作在开始是非常艰难的,不单是在经济方面,也受到很多人尤其是某些领域权威层面的抵制甚至是舆论围攻,但我们并没有丝毫的退缩和回避,而是根据大量的的历史资料和客观的分析解读捍卫了我们一系列的观点并得到越来越多的理解与认同。针对有些人把水浒文化与李青山起义的研究割裂和对立起来的错误认识,我们提出了弘扬梁山地域文化应从文化和历史两个角度同时去努力的观点,认为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可谓殊途同归。我们认为对水浒文化的研究应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属于文化范畴,而对李青山起义的研究则应作为一种历史资源来挖掘,归入历史范畴,这样双线并举,使梁山地域文化的内容更加充实和丰满,使其忠义的特色更加厚重与鲜活,正是这些独有的文化和历史元素才从文化到历史,从理论到实践,从梦想到现实,从主观愿望到客观存在这些不同的角度共同铸就了梁山特色地域文化的基石,逐渐从思想和理论上使两种资源由一些人认为的对立实现了有机的统一,避免了在地域文化研究与传承方面的思想混乱和各自为政,归入于一个大目标下,为今后相关工作的开展扫清了舆论上的障碍。即便如此,我们作为民间的声音和力量,还是显得相对的单薄和弱小,需要更多与政府层面以及权威机构的对接与合作,实现官方和民间力量的融合,同心协力,相互促进,使梁山特色地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使忠义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更好的发扬光大。
李老师环视了一下周围,又充满信心地说,对于这份历史资源,我们在深入挖掘和客观定位的基础上也在不断深入开展相关的研究,在实现与地域文化融合的基础上尝试与现实需要的接轨并取得了重大进展,使梁山地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焕发出新的生机。我们通过对忠义文化的本源以及发展和不断充实到水浒文化的核心价值以及儒家文化的忠义观、现代社会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不断梳理发现,现代社会需要的忠义文化与我们所倡导的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共通性,我们今天所需要的忠义文化应该就是去除传统忠义思想体系中对封建皇权的愚忠和好勇斗狠的江湖义气等消极成分后对国家、民族、事业乃至家庭、爱情的忠贞以及正直守信、团结互助、济困扶危、见义勇为等优良品格所组成的,这与我们新时期核心价值观是完全一致的。可以说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现代忠义文化的具体展现。具体说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就是对忠的延伸与阐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乃是对义的提炼与升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则是传承忠义精神所追求的终极价值和目标,也是强化忠义思想的强大支撑与保障。弘扬新时代忠义精神其实就是以实际行动结合自身实际践行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我们梁山县委县政府近两年也确立了“水浒故里,忠义梁山”的主题定位,与我们所设定的目标也是不谋而合,这对于我们的工作而言应该说都是非常有利的,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可和支持只是时间问题,我们对此有着充足的信心,也一定会不遗余力的将这项工作坚持下去并使之不断深入。
听了李老师诸多的讲解,原来对水浒文化、忠义文化的一些模糊认识渐渐明晰,也更多地认识到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是有着根深蒂固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滋养才被人们逐步认可的,正象李老师所说,社会在发展,文化亦应该不断进步、充实和完善,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才能够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也才能不断的延续和传承,才能不被社会所抛弃并不断得到升华和发扬光大,忠义文化亦是如此。儒家文化在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也是不断吸收其他文化精华而充实完善才得以成为中国社会主流文化的,李老师所提出的新时代忠义文化观无疑是符合时代和现实社会需要的。他的书院立足传统,面对现实,放眼未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坚守着内心的信仰和梦想并为此进行了难能可贵的努力,他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他的坚守是值得称赞的,他的胸怀和追求也是让人羡慕的,我们真诚地祝愿他和他书院的未来一帆风顺,圆满实现他预期的目标。
由此,我们的头脑中多了一位孜孜不倦的奋进者,一个在书院小屋中书写大文章的传奇和榜样。他既是我们这个社会所缺乏的思想坚守者,更是我们诸多朋友应该学习和效仿的梦想追求者。他虽然已不再年轻,但他内心却充满了力量和希望,我们在他身上感觉到了满满的信心和正能量,也感觉到了未来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