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前后,我国最早的一批有志青年东渡日本、西赴欧洲学习艺术,接触到当时处于世界绘画艺术领域领军地位的西方现代艺术流派的艺术作品。他们中的大部分,回国后都在个人创作和教学活动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个人艺术特点,并深深影响了自己的学生们,成为中国现代美术史上20世纪现代主义的绘画先驱,也成为了中国绘画艺术从传统向现代多样化转型的奠基者、开拓者。正是他们,开启了我国20世纪现代主义绘画“文化自信”的大门。
一度被遗忘的吴大羽,便是这些先驱中的先驱,他被称为:中国抽象绘画的奠基人。他不仅在13年的一线教学,教育出并影响了中国现当代艺术的一批中流砥柱;还是在个人创作方面,在长达三十多年不被聘请不被理解,却坚持对中国现代抽象绘画的探索,我们都应该称他为“吴师”。
吴大羽是最早留学法国的艺术类学生之一,也是杭州国立艺专创办时首届西画系主任。他的留学之旅不仅为自己打开了一扇窗,一扇通往现代主义绘画的窗,也为中国美术带来了新鲜空气(当时流行于欧洲的现代艺术和日后他的抽象艺术探索)和全新的艺术教育理念、方法。满怀艺术理想、志向高远的吴大羽在巴黎期间的学习经历和学术研究的方向,回国教学中他对学生的言谈,以及他回国早期创作的作品,都证明了他是吸纳和延续了现代主义这一条学术脉络的。(周长江:《中国抽象油画的奠基人——吴大羽》,载《吴大羽作品集》,2015年)
周长江将吴大羽回国后的创作生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1928-1950年,美术教学与创作;1950-1975年,虔诚的本心求索;以及1976-1988年的生命后期的辉煌。相对应着,吴师的一生跌宕起伏,1938年-1947年,1950年-1960年,1966年-1976年,他先后因为抗战爆发学校西迁过程中合并引发的“学潮”,流派不合,文化大革命等历史、人事变动原因经历了三个人生低谷时期。从1940年夏天开始,吴大羽夫妇便在当时上海延安中路岳父家的房子里一直长期居住到去世,他独自坚守着对艺术的热爱,和对“势象”抽象艺术的探索,从未间断。
2019西泠春拍
吴大羽 《春风拂清香》
布面 油画
约1960年
出版:1。《吴大羽作品集》P156,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年。
2。《羽诗》P36,辅仁书院,2016年。
展览:1。“吴大羽文献展——被遗忘、被发现的星”,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2015年5月。
2。“飞羽掠天——吴大羽的诗与画”,北京画院美术馆,2016年10月至11月。
51.3×38.4cm
说明:本拍品由画家家属提供。
从创作年代看,量少尤珍稀
2019西泠春拍所呈献的这幅吴大羽油画作品,创作于1960年左右,这段时间可谓是吴大羽油画作品留存数量最少、人生第一个最艰难却坚持探索和创作的时期。
1950年国立杭州艺专改名为“中央美术学院(微博)华东分院”前,吴大羽再次遭到解聘:“教员吴大羽,因艺术表现趋向形式主义,作风特异,不合学校新教学方针之要求,亦未排课(吴且经常留居上海,不返校参加教职员学习活动,绝无求取进步之意愿)。”(引自1950年8月27日,“杭艺字第五三五号呈文”,中国美术学院档案室,1950年4卷)
这样的解聘理由和时代背景,无疑给了那些年的吴师以巨大冲击和伤害,所以导致虽然这时期的吴大羽和其他老画家一样,在改造思想的氛围下也有一些创作,如1956年的《红花》(北京中国美术馆收藏),1959年作的《菊花》,1962年作的《菜农》《向日葵》等。但平心而论,能代表他这一时期真正创作面貌的不是这些,而是不为外人所知的,挂在客厅里的一些非具象的作品。闵希文说:“我和涂克这一时期去他家时,他也会偶然让我们进他的客厅,当我抬头见到羽师的这些画时,我是十分惊讶的,先后大约有20幅。这些非具象的作品在当时不仅不被艺术界赏认,还要受到严厉的批评,这羽师不会不了解,他又是一向谨小慎微,敢冒这么大的风险,是证明他对艺术的热爱到了不顾自身安危的程度。”(闵希文:《博大精深、超凡脱俗——我国第一代油画开拓大师吴大羽》,载《吴大羽》,大未来艺术有限公司,1996年)
2014年,吴大羽的一双儿女在吴大羽杭州故居前合影留念
他早年创作的许多巨幅油画,解放后所作巨幅油画以及大量中小作品,都毁于“文革”期间,所以1975年前的作品显得更加珍贵。在2015年由吴大羽一双儿女整理出版的《吴大羽作品集》中,创作年份确定在1950-1976年间的油画作品,仅有25幅,此幅《春风拂清香》便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