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說陳國治鼻煙壺雕瓷藝術之美》
文/曹延华
自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餘承家學,敝先父餘蔭,我開始專注鼻煙壺的收藏與研究,尤為深愛陳國治先生的鼻煙壺雕瓷藝術。
陳國治,安徽祈門人,道光至鹹豐年間「1821-1861」景德鎮雕瓷名家。所雕之作品深入淺出,於精細之中章顯書畫意境之美。許之衡在《飲流齋說瓷》中曾對其贊譽為「巧匠」,亦有記載稱「道光時有景德鎮人陳國治者,彩畫雕鏤,名重一時,又不輕作,每一器值數十金……」也。
鼻煙,在明末清初之時傳入中國。原本用於盛裝鼻煙的鼻煙壺,也逐漸成為賞玩的藝術品,各種鼻煙壺爭奇鬥艷,千種萬式無不具備,涉及各種工藝門類,在清代美學工藝史上大放異彩。清末十九世紀,雕瓷藝術在這個時期開始發展。
陳國治先生汲取了前人的雕瓷藝術精華,將文人的藝術精神融入創作之中,獨步古今,自得一家。
幾十年來,我竭盡全力收藏陳國治先生雕瓷鼻煙壺作品十餘件,並細察藝術品市場及有關陳國治先生雕瓷鼻煙壺作品圖錄,所有作品競無一雷同亦異曲同工者,可見陳國治先生對藝術之嚴謹,對作品之認真也。觀當今藝術家作品多曲同工者比比皆是,陳國治先生對藝術孜孜以求之精神,實為今人所汗顏。
見諸於陳國治先生雕瓷鼻煙壺作品,亦如華燈初上,讓人耳目一新。
陳國治先生對於「猴」的刻畫,可謂是細致入微。一只靈猴攀坐於草木之間,雙目若有所思,形態傳神,其雕工之精細非大師不可為也。
一位藝術大家,必然詩,書,畫,印皆能。陳國治先生亦明此道。
每有心怡之作,便欣然題寫佳句,以求書畫並茂,使其畫中有詩,詩中亦有畫也。
陳國治先生能熟練地運用堆塑技法,亦然把兩只小烏刻畫得細緻入微……
細審陳國治先生作品,亦有驚奇之處,凡是人物及飛禽走獸皆有生命者,雙目即有點睛之筆,如鑲嵌黑色之寶石一般,其活靈活現,栩栩如生,此舉豈能隨意仿之。
玲瓏絢麗的鼻煙壺歷史雖然短暫,然名匠名壺亦如一代天驕。陳國治先生的鼻煙壺雕瓷藝術,傳續至今,愈見珍貴。面對一件件讓人如醉如痴的雕瓷作品,為了讓先生的名字和作品傳承下去,我們所面對的不僅僅是小而堂皇的鼻煙壺,而是一個藝術大師那顆對藝術孜孜以求的靈魂。
曹延華,遼寧撫順人,學者。一九五二年出生,字延,號子墨,錦墨齋,一壺草堂。幼承家學,默記《論語》,長涉《史記》及書畫文玩。繼父母祖輩之馀蔭,尤為鍾愛鼻煙壺藝術。 自上世紀七十年代始,專注鼻煙壺的收藏與研究。吾雖辛勤耕耘,暢遊鼻煙壺藏界之海,不慕浮華絢麗。節衣縮食得數件藏品,愛如拱璧。細細審之,無論鑑賞與心得,皆受益匪淺,然亦為滄海一粟,微不足道也。
餘之堂號《一壺草堂》,請周維新先生椽筆撰寫。「周維新先生為瀋陽市文史研究館館員,原瀋陽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清宮史學會會員,中國博物館學會會員,中國書畫收藏家協會會員,遼寧省美術家協會藝術委員會副主任等職。」
从目前艺术品行业的发展形势来看,鼻烟壶的升值空间不可估量。鼻烟壶虽早已不使用其踪迹难寻,但承载着历史、工艺技术、文化与艺术的鼻烟壶至今仍在撼动着无数收藏人的心,这不能不说明它的魅力之大,它的内涵之深,它的影响之广。曹延華的每一件鼻烟壶藏品都倾注对中国艺术至上的热爱,每件鼻烟壶都经由了他全心的挑选,作为一位鼻烟壶的收藏家,曹延華不仅为鼻烟壶文化和保护做出了贡献,而且也被这些艺术品滋养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