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正文

守涛学佛

2021-11-01 12:15作者:丽丽

文 | 張守濤

 

bau20211030154vo

 

【作者簡介】:張守濤,又名首濤。著名畫家,美術理論家,教育家,北京雅寶堂主人。祖籍山東,1945年生於北京,早年師從山水畫大師胡佩衡先生,就學於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現任中國國際書畫藝術促進會會長、北京中國畫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央書畫院院士、中國美術家協會(台灣)榮譽理事、北京大學客座教授。 作品多能,尤以山水見長。

 

唐 賢首國師法藏為武則天講《華嚴經》,依殿前金獅子作解《華嚴金獅子章·入涅磐第十》:見獅子與金,兩相俱盡,好醜現前,心安如海,妄想都盡,無諸逼迫,出纏離障,永舍苦源,名入涅槃。

 

bau20211029648te

 

《心安如海》之一 48·5 X 180 cm

上面的作品《心安如海》張幅較大約48·5 X 180 cm,是書寫在漢瓦當紋五言對聯紙上,最後並附《華嚴經·金獅子章第10》原文。這次作品的張幅較小,只有34 X 90 cm,也沒有錄金獅子章原句。

兩輻作品所追求意境各不相同,前者比較直白,後者較為含蓄。後者每個字的書寫都力求平心靜氣,在筆與筆的搭連處往往留有一定空間,意在引發觀眾產生空的感覺。

 

bau20211029mo4vv

《心安如海》之二 34 X 90 cm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六祖禪經)。作品只題守濤兩字的窮款,單用名章一方印記,不用引首章。通篇力求簡要,盡力展現:安穩空靈、清淨虛明、無念無相的藝術效果。

從禪的意義上講,前者只是向觀眾展示了佛的一個教義和哲學觀點,就如同抄寫經文或者是畫佛教畫一般。後者則是在創作中著意體驗“禪”的內在精神,並試圖通過作品與觀眾一同走進“禪”無上甚深的境界。

書法不是簡單的文字書寫,應該在字裡行間傳達一種氣息,使作品產生,或氣勢蓬勃、或靜心凝神、或威武強悍、或飄逸雋秀的不同境界,這就是中國書法的魅力之所在。

在一般情況下,我盡量不畫重復作品,但是也有鮮見的個例,這就是達摩體系的作品,終究旨在弘揚佛法,所以也不太在意重復與否了。即使這樣,在創作中也盡量選擇不同的場景,以求形式上的變化。今發幾幅,向大家乞教。

 

bau20211029hk21w

 

《達摩》圖一  53 X 68 cm

圖一《達摩》53 X 68 cm,不畫背景,只畫人物,意在表現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境界。

達摩原名菩提多羅,後改名菩提達摩。達摩的身世眾說不一,有說是印度人,也有說是波斯人,總之是外籍僧人。達摩究竟出身何地?什麼家世已無從考證。其自稱早年在印度為僧,是禪宗二十八祖。但其在南北朝時,到中國後在少林寺面壁傳教,為中國禪宗始祖,則被佛教以及學術界所普遍認可。

達摩雖在少林面壁九年,但其面壁只是修禪的一種方法,並不是強調一定要面對石壁或牆壁,只要修行者能夠做到“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去除心中一切煩惱不安和執著,作到安心而已,所以說去除執著,安心靜氣就是禪宗的真諦。

我畫達摩形象雖常有變化,但總是留有鬚髮,有時還會刻意畫上一個大耳環,而這些都是中國僧人所沒有的。

 

bau20211029v8agv

 

《達摩》圖二  53 X 68 cm

圖二《達摩面壁》48 X 76 cm,元書紙。作品意在表現達摩在少林寺面壁修行的苦行僧形象。充分發揮元書紙的特殊性能,先用大筆劃出兩塊淡墨,稍晾至半乾時,再用重墨畫山上的苔跡和草叢,畫面呈現出蒼潤的效果。大塊的墨跡與硃砂色的僧衣相呼應,畫面獲得了平衡,烘托出平穩、清淨、虔誠、肅穆的意境。

(责编:马力杰)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